社会民生

脱贫达小康日子火起来

发布日期:2020-12-17 点击:

  蓝天白云,成片的果林散发出馥郁甜香。不远处的大吴山梯田层峦叠嶂。“想不到吧,以前这里就是一片荒地。”站在大吴山脚下的西石沟果园内,区政协副主席、黑林镇党委书记马秀云告诉记者,修了路,招来了商,才有了这片果园。顺着果园门前的柏油路往远处看去:猕猴桃、红桃、苹果、蓝莓……各种果树林高低起伏,围绕在大吴山四周,乡间公路蜿蜒曲折,穿插其间。

  日前,由第一财经发起,联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等80家主流媒体联合主办的“2020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论坛暨中国最美村镇评选颁奖,黑林镇荣获乡村振兴成就奖——产业兴旺成就奖,昔日的荒山坡变成了“花果山”,农民增收的“聚宝盆”。

  黑林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我区脱贫攻坚奔小康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我区建档立卡低收入户35941户、81238人全部脱贫,省定经济薄弱村3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10个,全部达标。全区各镇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实现全覆盖;低收入人口危房改造工程已全部竣工;全区区域供水入户率达到100%;全区内生活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整体改善,工作亮点频频,呈现出“产业兴、人气旺、生态好、环境美”的新面貌。

  阳光扶贫提升脱贫攻坚精准度。“省市区镇”四级联动,结穷亲、找富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完善扶贫对象、扶贫资金、扶贫项目、扶贫单位“四大数据库”,将3.5万户建档立卡低收入户、11个涉农部门、109条资金线、1万多名帮扶责任人等数据录入“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动态监管、实时更新。严把“资金安排、项目实施、项目验收、资金拨付”四个关卡,严防“跑冒滴漏”。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和监督机制,将扶贫项目、扶贫资金等数据与区委巡察办、区纪委监委等部门共享,全程监督扶贫资金使用情况、扶贫项目进度,确保公开透明、阳光运行。

  产业扶贫增强脱贫攻坚支撑力。持续壮大经济林果、食用菜菌、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以蓝莓、大樱桃、猕猴桃为主的特色水果,形成了种植面积10万亩、覆盖5个镇的特色水果产业园。依托镇级扶贫产业园,持续掀起项目招引热潮,成功引进东怡时装、坤永实业等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企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镇得税金、村得租金、农民得薪金”。坚持把困难群体“再就业”作为基础工程,全区先后举办专题培训会32场、专场招聘会36场,52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坚持拓宽就业渠道,建设扶贫车间28个,吸纳低收入户劳动力301人,有就业愿望低收入劳动力就业率达100%。

  项目扶贫确保脱贫攻坚高质效。针对库区现状,整合各类资金6.5亿元,建设农路89.17公里、改造危桥12座、改建县道27.6公里、建设省道28.3公里,库区镇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已实现全覆盖;新建改造14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新建6个镇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助餐点;多方筹措资金9985.6万元,新建12所村级幼儿园,改善27所中小学教学、食宿条件;筹措资金1470万元,改扩建班庄、城头和黑林镇卫生院。统筹资金4.3亿元,加快实施黑林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班庄镇土地综合整治、丘陵山区节水灌溉等重点项目,促进农业增产提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抓实农房改善项目,序时完成危房改造任务,有效保障建档立卡户住房安全。

  兜底扶贫织牢脱贫攻坚保障网。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搭建全区建档立卡困难学生信息库,全面建立精准教育资助和控辍保学机制,广泛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全区已消除因贫失学辍学现象。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报销和医疗救助“一站式”住院结算制度,落实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和医疗费用减免政策,严格落实低收入人口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个人自付费用比例在政策范围内不超过10%,家庭医生签约率99.37%。区财政投入790万元购买“扶贫大病特惠保”“大病保险”,将全区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把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到农村低保、特困范畴,做到应保尽保、应供尽供,按序时进度提高保障标准,将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630元和819元。对所有建档立卡户及边缘户进行返贫致贫风险排查,共筹集防贫资金746.4万元,框定防贫监测对象7.46万人,有效遏止返贫现象发生。